钟祥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钟祥文学 > 名正言顺朱允熥朱元璋 > 第三百九十七章 猝不及防

第三百九十七章 猝不及防


朱允熥对于中央集权这件事情非常看重,甚至说他独夫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。

现在就放权等等,他认为根本就不合适。

什么君主立宪等等更是想都不想,倒不是说担心朱氏失去了地位,而是这么做只会让有些人彻底的掌权。

中央集权,现在算得上是民智未开,一旦搞什么君主立宪、三权分立之类的,那只会让地主士绅、富商等迅速的掌权。

现如今识字的人都不算多,这个时候再搞一些事情,那就是主动将权力放给特定的利益群体了,这样的事情朱允熥可不会做。

得到了权力自然就需要取得更大的利益,这一点也是根本就不需要怀疑的事情了。

至于军机处等等,现在也不是很适合。而内阁制度,那也需要看情况,明朝中后期的内阁制度也是朱允熥必须要提防的理由。

这也是朱允熥现在作为头疼的地方,他需要更加高效的去处理一些政事,可是也不希望他设定出来的机构成为一些争斗的源头。

甚至多想一点的话,内阁还是有一些好处,假如皇帝能力平庸,有一些能力不俗的大臣辅佐,也不至于出现江山动荡。

老朱信任朱允熥,朱允熥也觉得自己一时半会儿不会成为昏君,但是有些事情也需要担心啊。

代代出明君,这显然也就是想一想罢了,这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。

道衍也好、夏原吉也罢,这两位殿阁大学士其实就是朱允熥的专职秘书。往前数一数,老朱主政的时期,这些殿阁学士也会帮忙整理奏章等。

所以内阁制度也算是早就有了,只不过是现在的内阁没有实际的权力,这就是皇帝的‘私人秘书’罢了。

在西宫混完饭回到了乾清宫,朱允熥说道,“过两天我们去看看外祖母,这些事情你提前安排一下。”

徐妙锦自然不会有意见,常蓝氏的身体不好,这一点大家都心里清楚。哪怕再忙,徐妙锦也会每天派人去探望、了解常蓝氏的状况。

毕竟这是朱允熥的外祖母,所以在这个时候自然更加不能出现失礼的事情,这也是关系着一些孝道。

而朱允熥出宫这件事情也不是小事,哪怕是在京城,皇帝也不好随意出宫,也确实有不少的事情需要好好的提前准备。

“今天也听人说了,外祖母心情很好,还吃了小半碗粥。”徐妙锦笑着宽慰说道,“正好继祖又在跟前,外祖母的心情更好。”

儿子们已经不重要了,对于常蓝氏来说,现在心理上最大的慰藉就是孙子。

有些事情也不用多说,朱允熥这个让常蓝氏自豪的外孙,那也只是外孙。天子是朱家人,而常继祖是常家人,作为常家的媳妇,常蓝氏也有她的责任。

朱允熥也笑着说道,“这倒也是,要不是继祖,外祖母的心情不会这么好。”

以前的常蓝氏可是一直都是心里忧虑不少,外孙外孙不争气,儿子儿子不成器,也没有什么子嗣后代。

对于常蓝氏来说,她一度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身后之事,她担心自己以后无颜去见自己的女儿,更没脸去见常遇春以及常家的列祖列宗。

徐妙锦随即也说道,“我娘家的徐钦现在越来越骄纵了,让他来读书也是想着他出息。只是这孩子,也不知道在哪学的仗着家世越发放肆了。”

朱允熥对此也不算意外,“他身份本来就尊贵,不要说在中山王府了,就是在宫里讨好他的人也不少。”

徐妙锦也颇为担心的说道,“臣妾没有进宫之前,还总是觉得徐钦乖巧可爱。现在再看看,这孩子越来越难以管教了。”

对此朱允熥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,他第一次见到徐钦的时候,那会儿还是让徐辉祖、徐妙锦陪着去祭祀徐达呢,那会儿的徐钦还只是三四岁的小孩。

可是现在呢,徐钦现在已经八岁了,正处在猫嫌狗厌的年龄,又特别的贪玩,哪有小时候的白胖可爱。

更何况现在的这个徐钦,这可是中山王府的。徐家一直都是家风严谨,到了徐钦这里就好像有那么点‘基因突变’了。

徐辉祖那么谨慎谦逊的人,他的妻子也是比较本分的,可是现在的徐钦越来越小霸王性格了,大有朝着纨绔子弟的方向在发展了。

朱允熥随即笑着说道,“我仔细想了想,徐钦和常继祖这两个,以后可能一个都靠不住。”

听到朱允熥这么说,徐妙锦一时间也有些无言以对,仔细想一想真的很有可能就是那么个结果了。

徐钦现在也不是单纯的孩子了,所谓三岁看老。徐钦这都八岁了,要是再没有些改变,那以后真的就是大概率的纨绔子弟了。

常继祖的情况其实徐妙锦也心里清楚,倒不是说常升能力平庸很难教好。单纯的就是常继祖被常蓝氏惯坏了,那孩子脾气大的厉害,甚至常蓝氏都难管好。

可是这也是没办法啊,常蓝氏都这个岁数了,所以有些时候也就是稍微的让一让,也没必要太去较真这些事情。

“纨绔一点不要紧、贪玩一点也没关系,我都不在意。”朱允熥就笑着说道,“正好以后也能求个安稳,太有出息了也不一定就是什么好事情。”

徐妙锦一想也有道理,说道,“臣妾现在想想也是如此,只是这孩子得心中有律法,不能太过得意忘形。真要是仗着家世惹了大祸,到时候陛下也为难。”

中山王府那边不用说了,徐达是大明开过第一功臣,而徐辉祖现在也是朝堂重臣、手握兵权,可以保证门楣不坠。

徐钦要是继续出类拔萃,这还真的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情,尤其是现在徐妙锦还是皇后。徐钦要是太出息了,说不定就会让人心里想的比较多了。

常继祖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,这可是常遇春的孙子,是朱允熥的表弟。

这要是再来个出类拔萃的话,朱允熥可能睡的比较踏实,但是朱文垚也以后说不定就会想的比较多了。

这些事情大家也都是心里清楚,祖上显赫等等,也不好一直都是出类拔萃。尤其是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政局时,出一两个纨绔不会影响什么。

搂着徐妙锦,朱允熥说道,“我们以后也不用操心那些,教好文垚就行。我现在就担心文垚,他给祖父惯的厉害了。”

徐妙锦不敢埋怨老朱,就连忙说道,“殿下不用过滤,父皇和陛下如此英明,有皇祖父教导,文垚以后肯定也能识大体。”

英明睿智之类的暂时不适合贴在朱文垚身上,不过可以稍微的夸奖一下孩子的性格等。

朱允熥也笑了起来,说道,“我也是这么想的,这孩子未必是要有多大的本事。只要识大体、能分出来好歹,知晓爱护子民就行了。”

怎么说呢,如果朱文垚能力出众,一看就是可以成为千古一帝的水平,那朱允熥自然是再开心不过了。

可是如果他的儿子能力平庸一点也没有什么关系,现在江山比较稳固,这已经结束了乱局,甚至可以算得上有机会进入盛世了。

所以朱文垚真的要是能力平庸,做个守成之君也不错。甚至要求降低一点,只要不瞎折腾、知道爱惜子民,那就算是英明的皇帝了。

朱允熥随即认真对徐妙锦说道,“权谋之术这些你用不着操心,那些自然有祖父和我来教导。但是孩子的品德,你得盯着。”

徐妙锦点头后轻声说道,“臣妾明白,定会教好文垚。”

朱允熥随即也继续补充,“我知道你读了不少书,我本质上也喜欢看书。但是文垚以后不用满腹经纶,你心里也该有数。”

徐妙锦自然也明白朱允熥的意思,因为有些人觉得满腹经纶、饱读诗书,那才是最好的孩子,那也是最有出息的样子。

作为未来的天然储君,朱文垚虽然地位稳固,可是如果他自幼就表现出来优秀的一面,看起来自然也就更好了。

而符合现在一些价值观的,自然也就是所谓的圣人之道的模样,是以前的朱允炆的人设,那一看就是有着明君的样子,谁看了不夸赞一声呢。

朱允熥就说道,“文垚以后是储君,他不用考秀才,也不用做出锦绣文章。教好品德、心性好,这个皇帝就差不了。”

徐妙锦连忙说道,“陛下有远见,臣妾远远不及。”

朱允熥取笑说道,“有些事情你也心里清楚,用不着在我面前装糊涂。咱们两口子不只是要治理好社稷,也要培养好未来的皇帝。”

眼前的事情需要考虑,未来需要安排的事情也不能忽略,这些事情对于朱允熥来说自然也是一种挑战,这更是他的一些责任了。

徐妙锦对此也心里有数,朱文垚的储君位置,她实际上从来都不会担心太多。

别看现在有了个朱文均,那也只是庶子,不会威胁到朱文垚的地位,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点机会都是不存在的。

至于自己的地位,徐妙锦显然也是根本不担心什么。所谓的宫斗戏在她这里不会上演,和朱允熥夫妻恩爱暂且不说,她也觉得朱家人有些时候就是反常。

只爱发妻,或者说只爱自己钟意之人,这些事情已经一次次的上演。一旦被朱家人认可了,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。

小两口说着话,气氛到了也做了些该做的事情,徐妙锦要是再为朱允熥添个一儿半女,很多人都会因此跟着开心。

新的一天依然是早早的起床,天不亮就要开始准备上朝的事情了,朱允熥也觉得比较忙。

就在准备上朝的时候,张福生匆匆奏报,“陛下,云南急报。”

朱允熥立刻严肃起来了,云南那边其实有一直都不太安稳。司伦法此前的叛乱被镇压,麓川的势力看似被驱逐,可是依然会有一些势力时常作乱。

朱允熥接过奏报,还真的是麓川、司伦法了,只不过这一次变成了司伦法被昔日的手下刀干孟驱逐了,这可是名义上麓川的宣慰使。

这也就意味着大明对麓川的掌控在下降,毕竟司伦法在叛乱被镇压后显得比较服服帖帖,接受大明册封的官职不说,也在尽力帮助大明守护云南边陲等地的秩序。

而现在他被属下驱逐,先不说这是和伦理纲常不符,最主要的是刀干孟可能有野心,可能导致云南再次爆发大规模的战事。

想到这些事情,朱允熥也忍不住头疼,麓川、云南那边基本上就一直都是战事不断,大规模的叛乱偶尔爆发,蛮民或者土司的袭扰一直不断。

本来还觉得这两年可能不会打仗了,可是这显然是过于乐观了,因为现在的军报就是最好的证明了。

麓川绝对不能乱,这一点朱允熥心里有数,因为那关系着西南的安稳。

一脸严肃的朱允熥在上朝后直接说道,“朕接到奏报,麓川再生动乱,刀干孟驱我大明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发自立为王,汝等以为如何?”

对于朱允熥的话,在奉天殿也引起了一片议论声,这个事情还真的是让人有一些始料未及了。

麓川那边一直都是有些不稳,这一点很多人都是心知肚明,可是一个个的基本上也都不认为会有太大的问题。

毕竟早年灭了元朝的梁王,司伦法一度在西南纵横一时,可是依然改变不了被大明军队揍服的结果,麓川王朝想要称霸安南等地的愿望彻底破灭。

所以现在刀干孟叛乱自立也不算什么,甚至都不需要朝廷动用大军,派遣云南的军队等就足够了。

乐观是肯定的,毕竟大明一直都是在不断的取胜,有些叛乱也都是被迅速的镇压,所以有些事情显然也就没必要担心太多了。

不过到底怎么样去镇压刀干孟,这件事情显然是需要好好的研究一下。

或者是到底舍不舍弃司伦法、扶植刀干孟,这也是要商量的,为大明朝廷争取到更多的利益,这显然才是摆在第一位的事情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